今日早上8:30於台北車站東三門集合
【潮境公園】
基隆潮境公園坐落在八斗子東側海岸,為一處看海賞景的最佳去處,退潮時的海蝕平台是最佳的自然教室。園區內有規劃完善的枕木步道及設有許多裝置藝術、意象雕塑品,飛天掃把及造型溜滑梯是熱門的打卡景點。
【深澳自行車】
鐵道自行車位於深澳支線-八斗子火車站與深澳火車站之間,早期深澳線在日治時期是一條軌距762公厘的輕便鐵路,也就是俗稱的「五分仔車」,主要是用於載運糖、鹽及煤至港口轉運出海,曾為風光一時之支線,與平溪線並駕齊驅,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。但隨著礦源脈盡、煤礦減產,全線最後仍於1989年停止辦理客、貨運,僅保留瑞芳站至深澳火力發電廠之區間,提供運煤列車行駛,但因2007年發電廠停用,運煤需求消失,連帶深澳支線的歷史,因為產業而起,也因產業的消失而停駛,直至2014年因應海科館啟用,深澳支線也隨著復駛,八斗子車站也於2016年重新啟用。


【正濱漁港】
正濱漁港是一處歷史悠久的老漁港,日治時代台灣第一大港,扮演帶動基隆漁業發展、商業繁榮的要角,也是北台灣重要遠洋漁業基地,曾經是繁忙的漁貨商港現轉型為懷舊風的觀光碼頭。目前是基隆最新的IG打卡景點,15 間相鄰老房子,全部換上七彩繽紛的外衣,讓原本寂靜的漁村變得活潑又可愛,彷彿身處威尼斯小鎮!
【阿根那造船廠遺址】
日治時期興建的「阿根納造船廠」,為各鐵路支線的終點站,負責將金瓜石的金礦及其他礦物匯集後再運送到日本,當日治時期結束後租借給以建造遊艇為主的美國公司「阿根納造船」。雖然現在已經荒廢,但此地仍以此為名,因裸露的鋼筋水泥很有現代頹廢風格,成為民眾拍照留念的著名景點,連拍攝著名電影“美國隊長”好萊塢明星克里斯·伊凡(Chris Evans)都曾來此拍攝廣告取景。※造船廠內部空間禁止進入。


【佛手洞】
這裡是一處天然的海蝕洞,日治時代被當成防空洞使用,又因過去洞內曾有蝙蝠棲息,在早期曾被稱為蝙蝠洞,多年前由基隆市政府重新規劃改善而成一人文景觀區,並鋪設有碎石步道,防止溼滑。佛手洞之名係因洞內深處的石壁上方,有天然風化形成像是手掌和五指的節理,唯妙唯肖就像是佛的手印,所以被取名「佛手洞」,佛手洞內有數個走道分別通往不同洞窟,別有洞天各具景觀,走入洞穴有種探險掘密的新鮮觸動,陰涼感受又如天然冷氣,十分特殊。


圖片來源@基隆旅遊網
【基隆燈塔】
西元1900年(明治33年)完工的《基隆燈塔》,是台灣日治時期完成的第一座磚造燈塔,純白色系十分有地中海風格。在燈塔哨所角落的觀景平台可以近距離看到基隆港的碼頭作業區,也能輕鬆眺望大海上的基隆嶼。※目前仍是公共機關,故該建物無對外開放參觀
【白米甕炮台】
白米甕砲臺位在基隆港口西岸高地上,與東岸的和平島互為犄角,共扼基隆港門,形勢非常險要,砲臺可能早在300多年前的西班牙及後來的荷蘭佔據時代就已設置,因此有「荷蘭城砲臺」之稱,清法戰爭時,法軍曾佔領過,今日之形貌為日治時代所改建而成的。
砲臺區呈長形平面,一字排開面對海上,有砲盤區、指揮所和觀測臺三部份,四個巨型砲座,是臺灣現存砲臺中僅有的形制。惟目前已無大砲在此,只見四座砲座和子牆的遺跡。左側的指揮所已改建,右側的觀測臺則可由涼亭旁的石階拾級而上,視野極佳,可充分欣賞海天一色的景致。

.jpg)
圖片來源@基隆旅遊網
預計17:30返回台北車站